Zhongshan Daxue xuebao. Yixue kexue ban (Jan 1986)

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食品中的挥发性亚硝胺

  • 杨容甫

Journal volume & issue
Vol. 7

Abstract

Read online

早在1956年就报道了N-二甲基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。从此以后,科学家们对N-亚硝基化合物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,发现这类化合物有300多种,其中约90%具有致癌活性,这类化合物,在鱼、肉、蛋、奶以及腌渍菜等食品中含可检测出痕迹量,因而促使人们进行更灵敏的检测方法的研究。由于Z-亚硝胺的挥发性、光解性以及氧化还原性,使得建立检测方法的难度很大。迄今为止,还没有一个通用的规范化的方法为大家所接受。一般认为气相色谱—质谱(GC—MS)法,气相色谱—热能分析(GC—TEA)法是最佳方法,但由于这两个方法设备昂贵,难于推广,而气相色谱—电子捕获(GC—ECD)法是检测N-亚硝胺的最灵敏的分析方法之一,其检测限可达PPt级。GC—ECD法的检测原理是:用H2O2+CF3COOH将N-亚硝胺氧化成相应的N-硝胺。